

-
-
巴黎奥运时间 |?中国元素刷屏,游客直呼“巴黎含‘中’量超标”
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巴黎,大家也发掘了这座奥运之城的“另一面”。中国品牌展示、中国中国文化体验……让不少游客和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:巴黎的含“中”量超标了吧![全文]
-
“团结的力量”:在上海对话全球南方学者
2025-08-03,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主办,观察者网观视频和《东方学刊》共同协办的2023思想者论坛顺利举行。本次论坛以“团结的力量:对话全球南方学者”为题,高度契合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剧烈变动、国际舆论格局亟需变革的时代背景。[全文]
-
-
柯文思:有些人试图“摧毁”《雄狮少年》,这并不合适
(观察者网 讯)去年底,国产动画电影《雄狮少年》上映后,口碑迅速两极分化。影片最大的争议点,并不在剧情,而是[全文]
-
后西方世界中国道路的意义,2021年思想者论坛在沪举办
【文/观察者网 熊超然】12月4日,海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线上线下,参加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、观传媒、上[全文]
-
-
-
-
-
张旭东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》出版
作为“张旭东作品系列”的第三部,全书是一部西方思想经典导读课程,也是关于现代国家与个人、自我与他者、普遍性与特殊性等现代性核心议题的观念史梳理和文化批判专著。[全文]
-
-
-
-
张维为《中国战疫!》2020上海书展签售
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,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一次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,更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。在这场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,中国交出的答卷让世界瞩目。[全文]
-
BBC主播一句话把张维为逗笑了
【视频/观察者网 周千千】7月21日晚,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接受BBC采访。关于香港国安法,他表[全文]
-
-
· 这就是中国 ·
-
中国能源自给率约85%!
在能源利用上应当因地制宜,也就是宜煤则煤,宜气则气,宜新能源则新能源。[全文]
-
一场持续12天的冲突,暴露了美以伊多少问题
“世界破破烂烂,中国缝缝补补。”[全文]
-
美国做错了什么,中国做对了什么
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以来,从各个角度反思美国做错了什么、中国做对了什么的西方人士越来越多,而他们最后的结论似乎都是一样的,即美国的问题基本无解。[全文]
-
现在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寻求中国知识的大时代
很多专业学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,但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,也不信马克思主义,所以讲得很枯燥。我们平时谈马克思主义时,完全可以是非常活泼的、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,解决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,甚至不用马克思的话讲马克思主义,让马克思讲中国话,这就应该成为主流。[全文]
-
欧洲重新思考中国
欧洲在中世纪末期面临着困境,待着不动就是等死,如果到大西洋、太平洋去航行,死亡率50%就是找死;最后欧洲人去“找死”,但迎来了一次文明大爆发。现在西方企业也是一样,如果关着小门就必死无疑;如果打开大门,来到中国,跟中国合作,还有50%的几率能成功。[全文]
-
中美俄三角格局,向何处去?
俄罗斯的专家们研究了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,认为中国模式比其他模式都要好,比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好很多。这是俄罗斯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。[全文]
-
印巴空战改变了什么?
中印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磨合和各种各样的挫折才能走向成熟。但就目前而言,印度尚未走到这一步。它的媒体和军队制约着整个印度和中国关系的改善。与印度关系能改善到什么程度,不是我们一厢情愿能做到的。[全文]
-
“让美国养成一种新的习惯”!
“菲律宾同意美国布置的导弹,无非是中程导弹和巡航导弹。它们看似形成了一种威胁,但实际上没什么用处。我想,我们一艘055型驱逐舰就可以全部应对,更不用说我们还有许多其他手段。”[全文]
-
东盟在处理中美关系时,有一点是欧盟一直做不到的
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团结在一起,并非出于热爱,而是源于恐惧。如果我们分裂,就会重蹈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覆辙,那时东南亚因冷战而陷入分裂。一旦分裂,外部干涉必将加剧;相反,如果团结一致,保持中立且不具威胁性,那就没问题,每个人也会乐见其成。[全文]
-
支撑美国霸权的四根支柱,被中国降维打击了
一个习惯于称王称霸的超级大国,今天变得如此狼狈不堪。背后是美国软硬实力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速地下滑。[全文]
-